站在父亲肩膀的“创二代”——记华茂集团总裁徐立勋
2011-07-06

“我从未认为自己是‘富二代’,我是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创业,我希望被称为‘创二代’。”这是华茂集团总裁徐立勋对自己的定位。

从父亲手中接过权杖十年以来,通常被认为是“富二代”代表人物的徐立勋,开始学会低调、务实的学习和工作,并努力用自己的商业智慧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站在父亲肩膀的“创二代”

与卷起“泥腿”艰苦创业的第一代相比是,留学海外、飙豪车、开派对、炫富……“富二代”俨然成为了一个声色犬马的特殊群体。“其实,我们很多的接班人都在认真创业,与其它同龄人不同的是,我们是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徐立勋很认真的解释说,“而与父辈一代不同的是,我们拥有更加完备的知识、信息、资源和平台,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和传承父辈们的艰苦创业精神,但更应该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觉,来重新定位自己的创业。”

从一个四明山区的小竹编厂起家,徐立勋的父亲徐万茂用自己朴实的商业愿望成就了一个以“七色花”为核心的教育产业基地,开创了国内素质教育学具的先河,推动华茂成功实现向教学仪器装备研发、生产与服务商的转型,持续保持了国内领先水平。

1996年,22岁的徐立勋被送到了美国得克萨斯州,进入莱斯大学攻读商科,他是班上唯一的中国籍学生。作为第一代的创业者,把孩子送到国外接受最好的教育是他们共同的期望。

1998年,徐万茂先生投资5亿元创办的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办教育的典范,之后又创办了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和龙游华茂外国语学校,目前在校学生达万余名。

2000年,徐立勋学成归国,开始在华茂集团里执掌业务,从集团下属的一个分公司副总经理开始,在经历一系列痛苦煎熬、经验历练和角色转变后,徐立勋正式进入企业管理层,并就此开始长达五年的集团内部调整,带领华茂走过教具主产品因国家一费制改革带来的业务萎缩,利润下滑的艰难阶段。带领华茂紧跟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围绕提升教仪装备产品的教育性和科技性,顺利实现产业转型。这期间,徐立勋的体重连续下降了二十八斤,用他的话说,这是在“守业责任和创新发展”中的‘压力减肥’,为的是既要守住父辈创造的荣耀,更要续写新的辉煌。

增资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投资宁波银行、推行人事改革、进行人才梯队培养、推行“制度大于总裁”的管理理念、出台“三三一”发展规划纲要,重视强化练内功;

持续做强教育产业、投资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教学设备、中小学整体实验室和校园科技工程,夯实教育产业发展基础;

实践“6+1”模式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打造国际化特色办学,升华”十六字“办学理念,并在成功联合创办衢州华外和龙游华外的基础上,探索华外办学品牌输出的新模式;

投资18亿元建设集聚教育思想、教育资源、教育资本、教育智慧及教育项目的交流、展示和发展于一体的具有低碳生态前瞻示范意义的“国际教育论坛”。

由此打造一条有华茂特色的教育事业和教育产业互为促进,具“产、学、研”协同联动发展的教育事业高端产业链,这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令华茂内外对这位年轻的二代领导者刮目相看。

对此,素来低调的徐立勋觉得,这只不过是站在父辈的肩膀上,运用自己的理解重新诠释教育产业的涵义,这既是继承,又是创业,这既是责任,更是使命。

创业是属于自己的

严格上来说,徐立勋算不上“富二代”,尽管去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年度中国富豪榜上,徐家的资产大约为44亿元。

但我们都知道,作为第一代的创业家,徐万茂于2008年将华茂集团全部资产以协议书的方式委托给信托基金,通过用制度的形式来遏制企业资本的分散化,以确保企业管理的公正和接班人的管理能力。根据家庭共同协议约定,徐家子女可以继承分红权和经营权,但却没有财产所有权;如果经营继承人能力受到质疑,将聘请职业经理人来代替。这一份独特的协议,在家族制企业遍地开花的浙江乃至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家族企业的第一代创业者开始重新思考对“富二代”的定位问题。

众所周知,徐万茂老收藏了2000多幅名画,包括唐伯虎的《草堂画旧图轴》、朱耷的《桃花双禽图轴》、文徵明的《灵岩山图》等,价值连城,却都被徐万茂以教育资产的方式放在了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里的美术馆里,作为学校资产,除非因为展览的需要移步美术馆外,谁都不能动用,更没权利去分割。

做不了富二代,那就做“创二代”。徐立勋承认,自己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创业的台阶比别人要高出不少。

“创二代”可以有自己独立的产业,也可以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创新。当整个宁波都在“三思三创”的精神中深挖创业创新动力时,徐立勋子承父志,坚定了以“教育为主题的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

为此,他构建了自己宏伟的“创业计划”:

以“教育”为主题的“三个一工程”蓝图:最有实力的教育装备生产基地、最有特色的民办教育学校、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教育论坛。

瞄准全球性的低碳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趋势,与低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创建发展低碳经济的事业平台,打造富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的集低碳技术引进、项目实施、产业投资和市场交易于一体的低碳经济产业链,为华茂集团培育新的事业增长点。

目前,华茂的教育产业已形成以学具、实验室、仪器、益智玩具、校园科技馆、通用技术等为核心的系列产品体系。但徐立勋的目标是站在国际教育教仪的高端,针对中国教辅仪器相对较为落后的局面,立足教具主业,酝酿与德国一家知名教学仪器设备企业合资,组建中国境内首家教学仪器合资企业,提升华茂教育产业。

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创办十多年来,已成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和省内第一所通过CITA鉴证的学校,办学质量稳中趋升,并先后跨区域联合创办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和龙游华茂外国语学校,发展成为省(I级)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华茂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一个可以提供中西方“大教育”沟通交流的国际平台。教育论坛项目紧紧围绕教育、文化、艺术这一主题,,核心功能设施包括论坛会议中心、教育博物馆、白金五星级酒店等,建成后将以其深厚的教育文化内涵、国际品味和标志性的审美个性,服务于国际教育装备技术和教育思想的交流、融合,成为国内外大型教育文化论坛的举办地、教育装备技术交流平台和国际先进教育思想的集散地。

分别与中国林权交易中心和北京环境交易所合作,华茂集团牵头成功组建了华东林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宁波环境能源交易所有限公司两个平台,受邀参加2010年12月的联合国在坎昆举办的第16届气候大会(COP16)。对于未来的发展,徐立勋谈到,作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全球性趋势,低碳转型的实质就是产业转型。宁波市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宁波市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宁波市经济发展和产业格局具有高度的外向性,华巨有决心通过与国际机构的合作与对接,在宁波开展节能减排的技术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盘查、低碳产品认证、碳金融交易和低碳教育培训等一体化的低碳转型一揽子服务,为宁波、乃至浙江低碳转型和经济发展做引领、做先锋。

“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呼吁国家之间的相互沟通、对话和协作,我们以非官方形式在一个地区建立永久性论坛,其终极目标也是期望为中华民族创新提供源泉,为中外教育思想碰撞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他说。

2011年2月,作为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的核心功能设施之一,浙江民族教育博物馆已开工建设,并举办新闻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作为国内首家教育博物馆,以“三星托月”的方式展示五千年中国教育通史的同时,将为人民音乐家贺绿汀、雕塑教育家刘开渠、油画教育家罗工柳三位艺术大师设立艺术专馆,为宁波创建文化大市的中提升战略尽己之力注入新的教育文化内涵。

2011年3月,华茂集团邀请COWI、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全球零碳中心等知名机构研讨国际教育论坛低碳建设方案,努力将国际教育论坛打造成具有前瞻示范意义的低碳生态示范社区。

传承与创新之间,以教育为立业之本,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的“商学之道”,一直是不变的根基,徐立勋如是说。

(摘自《宁波统战》2011总第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