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深化方案专家听证会”于12月8日在东钱湖华茂酒店举行,为期两天。华茂集团、东钱湖管委会、合作设计单位、外邀专家和项目筹备组成员等40多人,对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的深化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会议以B地块为核心内容,重点讨论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民族教育博物馆建筑设计和民族教育博物馆陈列大纲,专家们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 建筑:三大需求,三不落伍。
在建筑设计的讨论中,清华大学建筑教授张利认为濒湖的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可以借助空间尺度、轮廓线的变化进一步与山水融合互动。上海米丈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卢志刚也认为建筑与山水的关系还可以更为完美。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应鹏则提出论坛应引领一种新的会议形式,自由对话,真正实现文化界的交流。同济大学环境研究中心许教授最后指出,建筑除了满足业主、政府和自身功能的三大需求,还需做到环保不落伍、节能不落伍、文化内涵功能不落伍。
▲ 景观:精致VS宽松?
专家们一致认为简洁明快大气的景观设计与建筑的契合度很高,但景观过于精致,节点过频,可适当调整。建筑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更是借此机会就景观与建筑的融合问题进行了交流。项目建筑设计师汤桦也提出景观需要适度地放松,并希望山体剧场能延续之前将其建筑化作为人文轴的延伸的思路进行景观化处理。景观设计师马少军觉得这次的讨论给了他很多思路,为接下来的设计工作提供了新方向,也让他对项目有了更多的期待。
▲ 民族教育博物馆:如何构建三大平台?
在第二天的博物馆专题讨论中,博物馆的价值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它将实现华茂教育泽世的理想。因此,专家认为博物馆应成为大众科普教育平台、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平台、国际学术的交流平台。如何构建好这三个平台,成为博物馆筹建的中心问题。其中,艺术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的展示方式和多媒体的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
听证会开幕时,华茂集团执行总裁周时奋表示“希望在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深化方案最终确定之前,进一步听取专家意见以作最后的完善,并以此进一步统一各设计流程的指导思想”。所以,这次会议追求的是自由畅谈,不同于项目程序要求的专家听证会,也不是行政单位的技术性规定,而是项目部对项目的自觉深思,主动要求接受各行专家的审阅,借此机会与他们一起探讨精品工程的铸造。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的未来值得我们一起期待,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