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家遇上“沉浸式”音乐会
2020-11-09

11月6日,陈振濂、韩天衡、俞峰、高公博、徐朝兴、童衍方、王鹏等宁波市文艺大师走进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同时,一场由宁波交响乐团演奏的“沉浸式”博物馆音乐会也同步悠扬奏响,音乐与建筑的交相辉映,艺术与教育的交汇融合,让人如坠梦境。

东钱湖畔,清风徐来荡开一湖涟漪,而以山水为底,一幢沿湖黑色建筑犹如中式美学中的“青砖黛瓦”,隐入江南烟雨之中,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座以“艺术教育”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将于11月21日正式开馆试运行。该馆由世界顶级建筑大师阿尔瓦罗·西扎设计,他被认为是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这也是当前阿尔瓦罗·西扎设计的唯一“黑色系”建筑作品。

行进在室内白色的“极简”空间内,来自宁波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流动演奏,参观者亦移步易景,享受了一场“全场景”“沉浸式”的博物馆音乐会。在负一层互动体验厅,大提琴独奏琴声悠扬,在空旷的中庭形成独特的自然混响;在二楼展厅,篪与竖琴合奏一曲《雁南飞》,“混搭”演绎了东方韵味;在三楼油画厅,小提琴演绎的《天空之城》飘渺婉转,与博物馆所传递的艺术教育空灵意象相得益彰。

沿着连续的白色坡道缓缓而上,十余名宁波市文艺大师参观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的经典馆藏作品,如罗工柳的《郁郁葱葱》、刘开渠的《蔡元培坐像》、提香·韦切利奥的《马尔卡托尼奥·莫罗西尼肖像》、徐悲鸿的《孔庙》、林风眠的《少女》、李叔同的书法、贺绿汀的音乐手稿等近200件作品。

据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执行理事长沈其斌介绍,该馆总建筑面积6268.05㎡,建筑高度26.26米,内部共分6层。博物馆以艺术教育为内核,对我国三位艺术教育家刘开渠、贺绿汀、罗工柳进行艺术史个案研究,通过艺术与科学之光、艺术与教育之光的展陈线索,以及东西方美术史上下文的部分梳理与展示,充分展现古今贯通、中西交融、内外共生的艺术教育风采,旨在以全新的博物馆模式建构“美以成人”的艺术教育平台。

在即将开幕的展览中,博物馆还将通过科技融合教育、赋能教学,从而“预演”艺术教育的未来生活实景。比如,在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厅,观众可通过多媒体互动“黑科技”,完成DIY雕塑、3D打印、名画临摹、指挥音乐“舞动”等趣味项目,从而提升观众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

陈振濂、韩天衡、俞峰、高公博、徐朝兴、童衍方、王鹏等宁波市文艺大师观展结束后,纷纷对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建设风格和馆藏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运营好博物馆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该馆在宁波甚至浙江都非常超前,几十年后也不会过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如是评价道。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也表示:“学院里有一些堪称国宝的珍贵古琴,以后有合适的机会可以送到这个博物馆来展出。”

作为“教育为本”逐步发展壮大的综合型集团,华茂集团始终将教育作为发展的“底色”。华茂集团董事局主席徐万茂告诉记者,华茂将美育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已逐步聚合起阿尔瓦罗·西扎、张永和、伊东丰雄、坂本一成、王澍、汤桦等建筑大师,并将华茂美术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东钱湖教育论坛会议中心、22幢大师工作室等“串珠成链”,希望能够构建起“没有围墙”的社会美育大课堂。

未来,凭借全球化的视野、大师级的建筑、丰富的展览与藏品、多功能的设施以及面向社会开放的特性,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将持续扩大辐射力和集聚效应。在今后的运营过程中,博物馆将组织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动,为不同观众提供多种形式的“艺术养料”,成为面向全社会的“美育课堂”“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