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一带一路”青瓷文化艺术周在甬举行
2017-11-16

中国(宁波)“一带一路”青瓷文化艺术周开幕式

 

11月15日上午,中国(宁波)“一带一路”青瓷文化艺术周开幕式在华茂美术馆隆重召开。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宁波市文联主席郁伟年;宁波市宣传部副部长林大吉;鄞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飞龙,龙泉市政协常务副主席曹新民,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章昊先生,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青瓷传承人孙迈华等多位领导、专家代表出席本次开幕式。

 

宁波市宣传部副部长林大吉在开幕式上讲话

 

 

本次中国(宁波)“一带一路”青瓷文化艺术周,将弘扬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精神与推广中国优秀的陶瓷传统文化融为一体,领略当代青瓷艺术的魅力。

整个青瓷文化艺术周包括“中国(宁波)青瓷艺术论坛、中国青瓷艺术大展、‘华茂艺术奖’评比、宁波东钱湖越窑青瓷特展、中国青瓷艺术大展作品拍卖”等共10项活动,将围绕艺术创作、学术交流和市场互动等文化活动,整合国内外青瓷艺术资源,丰富和提升青瓷艺术品市场,打造宁波瓷文化品牌。

 


大师与大展

甬城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国家级青瓷珍品

中国青瓷艺术大展是此次青瓷文化艺术周的重头戏之一。大展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华茂东钱湖国家教育论坛主办,并由华茂美术馆承办。

记者从美术馆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大展从11月15日一直持续到11月25日。甬城市民这一回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代表目前青瓷最高水准的创作精品。

青瓷展区

 

据悉,包括国家级“非遗”龙泉青瓷传承人徐朝兴,以及陈爱明、徐定昌、晋晓瞳在内的多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代表作品都将出现在本次中国青瓷艺术大展中,与甬城市民见面。其中不乏价值数十万的珍品、精品,也有很多作品曾代表中国陶瓷进行国际展示,获得了诸多荣誉。

除了中国的青瓷大师,大展还特别邀请到了来自美国、瑞士、澳大利亚、南非、塞尔维亚等多个国家的陶瓷艺术家带来自己创作的作品。青瓷文化艺术周组委会希望通过引入国际元素,体现青瓷文化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历经的传播与发展。

 

名家名窑展区

 

此次参展的青瓷作品分展于华茂美术馆的四个展区。其中,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与海外展品都放置于“大师作品展区”。除此之外,“中青年优秀艺术家作品展区”将展出来自大陆和台湾多个地区的中青年陶瓷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名窑名家展区”汇聚了景德镇(瓷板和珐琅彩)、醴陵、淄博、定窑、潮州、禹州等多个窑口艺术家的青瓷创作;为配合此次艺术大展,华茂美术馆馆藏精品国画也将同步进行展出。

 

 

除了向公众展示青瓷作品之外,青瓷文化艺术周组委会还将艺术家的创作、对青瓷文化的研究与推动收藏市场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龙泉青瓷行业协会会长徐定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际陶瓷艺术家协会中华区执行主席李梓源,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远宏,苏州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沛雪立,以及收藏家代表组成的专业评委会,将对本次大展的作品进行评比,并颁发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盖章认可的“华茂艺术奖”获奖证书。

与本次青瓷大展同步进行的,还有“百名陶瓷收藏家走进宁波”活动。组委会特别邀请了百余名国内知名收藏家参与青瓷艺术文化周活动,让收藏家能够与艺术家和陶瓷文化研究者能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为陶瓷艺术家与收藏家搭建沟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学术与研讨

宁波、青瓷与海上丝绸之路不得不说的故事

青瓷是艺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使者。中国(宁波)“一带一路”青瓷文化艺术周的核心活动之一“中国(宁波)青瓷艺术论坛”于2017年11月15日下午,在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会议中心顺利举办。

 

 

论坛上,海内外陶瓷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海丝·瓷语”的主题,对中国青瓷,尤其是越窑青瓷的文化历史与海外传播,做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并对未来青瓷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首都博物馆研究员、瓷器专家王春城首先为青瓷正名,从陶瓷工艺的历史发展以及中国历代窑口的演变,佐证了越窑青瓷是中国陶瓷“母亲瓷”的说法。“一带一路”工商协会联盟筹备会的王晓光委员则从国家战略层面,表达了青瓷作为中国文化交流使者不可替代的属性。

 

来自日本冲绳县立艺术大学的森达也教授,发表了名为“海上丝绸之路与从宁波外销的越窑青瓷”的报告,讲述了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代表商品青瓷之间源远流长的关系。

山东艺术学院的徐大海教授从青瓷工艺的角度,结合“一带一路”,对中国青瓷文化的国际传播做了可行性解读。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罗鹏的报告讲话让家乡人民倍感自豪。曾多次参与宁波考古行动的罗鹏,重点讲述了东钱湖上水岙窑址的发现情况。位于宁波东钱湖上水岙的越窑窑址,是2016年度浙江省八大考古重要新发现之一,出土的部分青瓷器物与日本鸿胪馆遗址、印尼井里汶沉船、埃及福斯塔特遗址中出品在釉色和纹饰方面极为相似,这对10世纪晚期到北宋中期东钱湖窑场的生产状况,以及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陶瓷贸易史,特别是宁波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上水岙窑址的发现,有力地提升了东钱湖窑场在越窑青瓷体系中的历史地位。

 

来自澳大利亚的詹妮特·迪布斯和露丝·麦克米兰另辟蹊径,从语言传播地角度,分析了青瓷艺术文化在国际交流间需要注意的理解误区,并举例演示了如何避免,为今后青瓷文化的国际交流提供了更精准的操作性示范。

 

华茂集团总裁徐立勋先生为落户宁波的两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颁发聘书

 

在论坛的闭幕式上,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为两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颁发聘书。中国收藏家协会罗伯健会长表示,宁波拥有发展青瓷文化的独特优势,出土的青瓷年代久远、数量众多、形式丰富、器物精美,是当之无愧的成熟瓷器发源地。而两位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落户宁波,将在厚重的历史积淀背景下,为宁波发展越窑青瓷提供生生不息的力量。

最后,青瓷文化艺术周组委会宣布,自2018年开始,将坚持举办“中国青瓷艺术双年展”,努力让青瓷成为宁波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向世界的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论坛与教育

华茂集团耕耘艺术教育领域,搭建国际化平台

作为本次青瓷文化艺术周艺术大展与学术论坛的举办地,华茂美术馆和东钱湖教育论坛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华茂美术馆位于华茂外国语学校内,是集艺术品收藏、展示、研究于一体的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的公益性文化机构。馆体建筑由中国著名设计师王澍先生设计,将中国传统建筑理念、宁波民间建筑意象融入到现代建筑之中。目前华茂美术馆的藏品已达到3000余件,并在文化艺术界赢得了“书藏天一阁,画集华茂堂”的美誉。

据了解,作为配套本次青瓷艺术周系列活动,华茂外国语学校和国际学校开展了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艺术周活动,陆续开展了“青瓷特色开学典礼”、“‘华夏泥土有温度’陶艺互动体验”、“纸上谈兵画古瓷”等一系列活动。从“手工陶艺和素坯制作”到“青瓷艺术互动课堂”,学生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走进青瓷的世界。

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是华茂集团正在建设中的一个文化教育事业项目,项目坐落于东钱湖青山岙半岛湖湾,占地面积276亩,总投资20余亿元,核心功能设施包括国际会议中心及配套五星酒店、艺术教育博物馆、大师工作室、艺术集市等。项目围绕“创建高品质的国际艺术和教育交流综合体”的核心目标,旨在构筑一个促进中外先进教育文化思想交流的平台基地。

华茂集团总裁徐立勋表示,去年东钱湖上水岙越窑窑址的发现与本次中国(宁波)“一带一路”青瓷文化艺术周是相互呼应的。通过本次青瓷艺术周的系列活动,我们看到了一批在青瓷领域不懈耕耘的老中青陶瓷艺术家。我们有幸可以见识到这些大师们的作品,聆听专家们对青瓷文化的深刻见解。我们不仅要展示优秀的青瓷作品,更要传承优秀的青瓷技艺。我们不仅要让古代珍品走出“传说”,也要让现当代作品走出“深巷”;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看到青瓷匠人们将温度凝于双手的精湛技艺,也要让时间感知青瓷匠人们将匠心沉醉于热土的情怀。

浙江素有“百工之省”的美誉。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将以“中国(宁波)‘一带一路’青瓷文化艺术周”为契机,借助中国收藏家协会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专业资源,未来将以陶瓷、竹编、木雕、漆器、玻璃等一系列中国传统工艺元素为主,秉持“振兴传统工艺美术,弘扬中国工匠精神”之理念,将艺术创作和市场拓展融为一体,通过研讨、展示、推广等,在宁波地区建设一个颇具特色的“创意工美苑”。

根据规划定位,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建设将紧密联系宁波与世界的艺术文化交流,全力建成一个“跨地区、集人才、引项目、强市场”等广泛资源的连接平台,实现宁波文化项目的国际化、高端化、标准化、规模化、艺术化和创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