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副教授来甬开“袖珍科技馆”
2007-04-13

本报讯 武汉一高校副教授通过为孩子做玩具,走上了一条发明创造路,并创设出了自己的“袖珍科技馆”。昨日,全国中小学校劳技教育创新会议在宁波华茂举行,周世中副教授在华茂创建的 “袖珍科技馆”令与会代表和专家们耳目一新。 

“袖珍科技馆”展示了周世中自制的300多件教学用具:利用光敏元件制成,能奏出动听音乐的无弦琴;两只可乐瓶倒扣在一起,能模拟出龙卷风产生的现象;一根普通的缝衣针“附上”磁力,能成为令人叫绝的“悬针”……

周世中原来是武汉一所高校的副教授。去年下半年以科普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华茂,从事教学器材的创新研究和制作。周世中介绍说,他喜欢干这一行非常偶然。1994年暑假,周世中兴冲冲地带儿子去武汉科技馆游览参观,想让过4岁生日的儿子开开眼界。没想到科技馆的展品只有 “锥体上滚”、 “数不清的灯”等10多件,没几分钟时间就看完了,儿子和他都觉得很失望。回到家,看着无精打采的儿子,周世中灵机一动,用家里的废弃木料做了一个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玩的陀螺,然后教儿子用鞭子抽陀螺,儿子几乎马上迷上了这个新玩具。这让周世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接二连三地为儿子做出了 “土电话、纸风车、橡皮枪”等各种土玩具。家里的科技玩具越来越多,儿子很快上大学了,但这些东西同样受到了其他孩子的欢迎。于是,有一天,他决定把这项事情继续做下去。

为尽可能节省费用,废品回收站成了周世中经常光顾的地方,旧轴承、塑料瓶、玻璃罐、废铜管、铁条铝片……被一一变成了 “阿基米德拉船器”、 “仿瓶、玻璃罐、废铜管、铁条铝片……被一一变成了 “阿基米德拉船器”、 “仿真雷电”、“无弦琴”、 “电磁加速器”、 “发报机”、 “火山喷发”、“简易潜水艇”等100多件更高水平的科技展品,家里成了一个小小的科技馆。

2005年,他的 “袖珍科技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去年下半年,华茂集团对这项发明表示很感兴趣,双方洽谈后,周世中应邀来到宁波。据介绍,目前他的“袖珍科技馆”已复制出40多个。他的作品相继在北京、深圳、云南、黑龙江、广西等省市自治区的多所中小学里投入使用。